您當前的位置 :浙江在線 > 在線首頁 > 熱訊 正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需要更多詩意的瞬間(新語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字體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-04-20 10:33:42 來源:人民日報 陳世涵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去觀察、去思考、去書寫,讓寫詩成為追尋文學價值、思考生活意義的一種方式,也為生活注入更多詩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,只有一站與下一站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是誰?王計兵,一個遠離故鄉的外賣員,一個5年寫了2000多首詩的文學愛好者。近來,《一個人,也要活成一個春天》等集結普通人詩歌作品的詩集出版上市,樸實的文字、濃烈的情感,讓人為之感動、沉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素有風雅頌的詩歌傳統,民間詩人是文學創作的重要作者。據統計,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,目前就有約60萬人在寫詩。產業工人、快遞小哥、都市白領、田間菜農……不管是值守流水線還是穿梭大街小巷,不管是伏案桌前還是行走在田埂,詩歌成為他們的心靈寄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詩歌不是遠去的風景,更不是孤芳自賞的盆景。一首《趕時間的人》,獲得數萬點贊,2000萬的閱讀量,被網友稱為“勞動者之歌”;一本出自農村詩人的《月光落在左手上》,銷量超過10萬冊;一名自稱“隔花人”的“地攤詩人”,在社交平臺上圈粉數十萬……或許這些詩歌大多稚嫩,但簡單、本真的文字,往往能直擊心靈。不同職業、年齡、性別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,共同選擇以詩歌的方式,發現和創造更多詩意的瞬間,在奔騰向前的時代,留下普通人的見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人說,在當下談論詩歌,似乎不合時宜。當短視頻的流行碰撞經典書籍的閱讀,當人工智能一氣呵成寫出五言七律,人們是否還需要字斟句酌、賡續詩歌這一古老的文學傳統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,我們還需要詩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生在視頻網站的評論區,用詩歌傾訴青春的苦惱和甜蜜;上班族在手機備忘錄里,用詩歌記錄工作的點滴、家庭的溫情;工人在視頻號里朗誦自己的詩篇,用詩歌定格感悟和浪漫。通過這些包羅萬象的主題、獨一無二的訴說,我們得以了解詩歌背后的個體,也得以傾聽他人的聲音,感受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重要的是,多元的創作群體、豐富的詩歌主題、熱情的文學討論,讓人看到詩歌的更多可能。從“為你讀詩”“讀首詩再睡覺”等微信公眾號,到線上“斗詩大會”、讀詩直播,互聯網的新媒介新應用,形塑了詩歌生動的面貌、吸引了大眾多樣的參與。在文學的廣場上,需要有專業作家的筆觸,也需要有普通人的聲音,參差多態的聲部,構成了時代的合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去觀察、去思考、去書寫,讓寫詩成為追尋文學價值、思考生活意義的一種方式,也為生活注入更多詩意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權和免責申明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凡注有"浙江在線"或電頭為"浙江在線"的稿件,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浙江在線",并保留"浙江在線"的電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江小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1999-2023 Zjol.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|97超碰国产时青草|一区二区三区人妻网站|另类激情文学人妻无码免费